编辑点评:商品分销赚钱软件
熊猫买手app是一款品牌分销赚钱软件,为用户分享海量正品入驻,采用0囤货、0成本的模式打造,支持一键代发,用户只需在这里下单即可赚取差价。
熊猫买手怎么赚钱?
目前,社交电商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代名词,许多商家都在利用社交APP来创业,熊猫买手就是一个为代购分享各种品牌商品,让代购通过社交电商的模式帮助品牌商家销库存的。下面,知识兔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下熊猫买手赚钱的方式。
怎么赚钱?
在熊猫买手中操作模式非常简单:选货、分享、下单。只需要简简单单的三步就可以做到日赚千元。只要你会操作淘宝,那么熊猫买手你也会非常容易上手,找到潜在的客户群体,将自己创作的文案分享给他们就行了。
赚钱技巧:
首先选品。你肯定要先熟悉这些品牌,本身平台里上活动的品牌就分三六九等,要熟悉哪些品牌是性价比高的,哪些是绝对绝对超值的,哪些又是掉粉的品牌。举个例子,巴拉巴拉的一款女冬靴,开团价49元,那是必抢好货。定好闹钟,开团第一时间直奔提前看好的款式,直接下手先压下再说,棉靴会卖到年终,这样的货尽管压,如果有红色,正是年关应景色,不愁卖。
其次,客情关系的维护。自己做一个顾客的资料库,也就是知识兔常说的用户画像,这个不用做的多专业,只要知识兔自己能够看懂就行。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质同价比服务,同行之间你的核心竞争力不单单是价格决定的,是多维度的。
目前和分销商们的合作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例如断码等问题,导致代购拿不到货品。这说明目前深度库存的合作还没有达到,代购们的需求现在没有被充分的满足,也就是说知识兔平台还处于一种缺货饥渴的状态。
知识兔估计现在熊猫买手的平台上销量只能满足分销商15%的需求。所以目前这块现在就是要大量地开始做蓄水,例如利用媒体传播,让更多品牌方知道行业内存在这项服务,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库存难题,实现快速回款。
知识兔首先在熊猫买手选品,然后分享给知识兔的粉丝就行,方法十分简单。根据许多代购的意见,选品和客情的维护,是知识兔能否真正赚钱的关键,大家要从这两个方面来提高自己哦。
到底什么是社交电商 这篇文章告诉你
01 | 什么是社交电商?
你在社交电商上买过东西吗?其实,凡基于社交关系的线上交易行为,广义上都算社交电商,种类很多:
微商;
以微信公众号等为KOL的内容电商;
淘系直播等。
02 | 相比传统电商,社交电商人、货、场有何变化?
零售,逃不开人、货、场3个维度。在我看来,社交电商这3个维度都是去中心化的。
先说「人」的去中心化。主要表现在人群碎片化和小众崛起。
过去,大家的偶像或意见领袖大多是明星,很难与之互动。而现在的社交电商,KOL已经去中心化。一个练散打的人、一个街头钓鱼的人,都有可能成为KOL。
消费者也在变,从「一个模子刻出来」,变得越来越有个性。70后互联网用户,看资讯、查天气预报;80后有了即时通讯类要求,也就是社交,BBS、QQ、微信、陌陌、微博;90后加入个人兴趣,如贴吧、B站、毒App、KEEP、悦跑圈,都是一个一个打上标签的、有性格的人群。
再说「场」。具象地说,场就是渠道,是成交场景。
除了线下门店以外,目前正在起盘或已经起来的社交电商非常多,其基于社交关系,中心化属性弱。而且,我不认为KOL会被收编。去中心化的下一步并不是中心化。
产品也在去中心化。
以前,家电品牌就是美九苏。而现在,小品牌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大。宝洁、联合利华甚至联想,都在面临竞争被对手切入其细分类目的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长久以来,中国之所以会形成中心化的品牌布局格局,核心是60后、70后和80后,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形成了「大牌子=好品质」,甚至「进口=好品质」的品牌观念。有了这种价值认知,一旦公司做大品牌,就会被更多人追逐,品牌竞争度便越来越高。
而90后出生在物质相对充裕的时代,流通产品当然也有好有坏,但小品牌不一定意味着质量差。你看小红书上,经常有人安利差异化小品牌的东西,很受欢迎。所以,品牌或产品公司的去中心化,也是一个新方向。
总结来说,人、货、场,都在去中心化。
03 | 明天,社交电商长什么样?
那么,社交电商里,什么还能够中心化?存在几种可能。
大V们并非都有技术团队,不一定做得出满足其需求的交易平台或工具。如果有技术方做一个云端SAAS服务,还是能有一定规模效应的。现在已经有专门的社交电商服务商来分享这种服务。我认为,这一块在未来很有可能会中心化,因为技术越好,愿意用这个平台的人就越多。
供应体系会出现中心化的平台
这个供应平台,会有中国最好的供应链里各式各样的产品。它可能连接100个APP、5000个KOL,让用户做产品选择,也可能有定制化推送功能,比如美妆类博主可以给用户推美妆类差异化新品等等。
另外,如果技术端和供应链端能够合并,当然最好,相当于一个前台卖货、后台选产品的中心化的整体托盘服务商。
至于最顶层,也许是由区块链技术,构建整个平台的信用体系。
再说说对社交电商几个有意思的解读。
社交电商会改变传统的雇佣关系
社交电商从业者是什么样的人?首先,必须有大量时间;其次,TA强烈渴望成功或财富,但现实很骨感,因为各种原因没法实现愿望。换句话说,这个人群通常是二三四五线公司基层职员,或没有正式工作的人。
而社交电商不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只要愿意做,且路子是对的,又拿得到好产品,TA就有可能做成。
于是,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司机给老板开车,一个月挣3千;而他自己做社交电商,一个月挣1万,那老板如果让司机不开心了,可能第二天他就不干了。这样一来,传统雇主和雇员间的关系就变了。
当前,社交电商在中国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解决失业问题、提高社会稳定性
社交电商没有时间窗口
从投资角度来讲,这不是一波需要在半年之内布局好,否则风口就过了的浪潮。
社交电商是以人为纽带的,头部人群很难被「捏」到一起。所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不过这里的「营盘」是人,是大V、小V。这一点很像影视公司和签约艺人的关系,流量、票房是跟着艺人走的,公司就是个壳儿。
所以我认为,不管是做社交电商,还是投资社交电商,关键都在人,本质上没有时间窗口期。只要找到对的人,即便竞争对手已经跑出来了,你还是有机会。
04 | 为什么说社交电商有先进的底层逻辑?
特别想说一点:对新鲜的、不熟悉的东西,人都会恐惧。
2000年初的淘宝,在大家印象里就是一个卖假货的地方,人们口诛笔伐,工商总局也在查。早期人们diss淘宝,后来diss拼多多,微商、社交电商也难逃被diss的命运。而实际上,它们都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对新事物的观察期里,大部分人是有失公允的,因为参照系本就不同。
用百货商场里的产品品质,去要求一个新渠道里流通的产品,是不公平的,因为两者满足的是差异化需求。如果满足的是相同人的相同需求,后者就不应该存在,不是吗?
往深了说,渠道的本质,是解决产品从销售方到消费者手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对渠道有两个要求:
越省时间越好;
性价比越高越好。没有人希望用更贵的价格买相同品质的商品,不管有钱没钱。
再看渠道演化史。
从供销社,到百货大楼,到超市,到便利店,整个线下体系,离知识兔家门口越来越近。离家越近的,越是日常消费类东西,产品数量不会太多;离家3公里的大商超,面积大、产品数量多、价格便宜,有点像量贩式,可能一周去一次。
线上也一样。淘系、京东这种综合类电商,就像超市一样,产品特别丰富,但它浪费时间——你一定会去翻看评论区,看好评、差评,还要筛选掉键盘侠、假评论等干扰项;
而品质电商或精选电商,其逻辑正是减少购买决策的时间成本。这些平台的产品经过严格筛选,比如小米有品有鱼,让你能「闭着眼睛买」;
社交电商呢,你拿到的是一个一个你信任的人推荐给你的产品,这份信任不是基于产品,而是基于个人信誉做保证,「产品如果出了问题,你卖给我的,我就找你。」认同产品之前先认同人,这也是销售上会用到的「客情关系」。
另外,据我了解,目前做的比较好的社交电商平台,他们的定倍率其实没那么高,不像早期的微商业态,动辄就5-10倍以上。他们希望产品保持高性价比,并不追求不合理的高利润。社交电商模式简捷,在我看来它会长期存在。以前,零售业线上线下销售额比例是20%:75%,现在,社交电商会吃掉传统电商的一部分,也会吃掉线下的一部分。
以前,大家是在想买东西时去购买;现在,社交电商这么多,你不想买的东西,我推荐给你你也会买,直接在产生需求之前就把用户截留了。
05 | 传统电商平台会往何处去?
这里可以提一下蘑菇街App,我觉得它的「皮」是先进的:打开一个购物APP,看到的不是一件件商品,而是一个个直播的主播。
当然,这些直播(包括淘宝直播)在用户体验上都还有升级空间。你总能看到镜头里乱七八糟摆了一地东西,或者主播在屏幕前就开始换衣服了。
但在底层卖货逻辑上,平台方和用户,就从以往靠产品建立连接,升级为以人——KOL和你喜欢、关注的人——来建立连接。这一点是先进的。
06 | 社交电商对产品创业者意义何在?
首先,产品创业者不要急着拒绝社交电商。倒不一定马上认同,但也不要排斥。
其次,尝试了解不同的社交电商,用你的价值观判断哪些「好」哪些「不好」。你可以选择自己认同的,寻求合作。
这里插个小故事。
去年,我在谷仓产品大课讲过封闭私域渠道,那阵社交电商的概念还没这么火。讲完以后,一位学员回去就尝试了封闭电商。
结果是,他去年的业绩增长全部来自封闭渠道!今年3月,他又来了谷仓办的论坛(破局之路-谷仓年度思考论坛),跟我说,「我来是特意告诉你,去年我听了你的课以后,回去就干了封闭电商,本来去年传统电商的销量下降,封闭电商不仅补了缺口,还拉动整个业绩增长50%左右。」
所以,用观察者的视角看社交电商,其底层逻辑的确先进。
目前,平台型的综合类电商,如淘宝、京东等,要增加一个新的成交客户,平均获客成本在200多元;而社交电商不一样,它没有前置的流量获取成本,找到新用户不光不花钱,还挣钱。相当于,用低价值的时间,换来了本要花钱投放才能带来的用户。
社交电商黑马 熊猫买手把服务买手做到极致
熊猫买手,专注于给买手分享商品和服务
熊猫买手作为近年来社群电商领域的新晋黑马平台,在赋能买手方面可以说做到了极致。从新人买手成长体系,优质正品货源的甄选到消费者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熊猫买手竭尽所能降低买手卖货成本,提高买手实际收入,解决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
熊猫买手成立于2018年1月,通过S2B2C模式,把社交个体和电商平台融合在一起,由平台负责分享正品品牌货源,解决货源、物流、客服等问题,而买手则只需要链接起社交私域流量,专注于维护群关系、服务消费者。
社交电商元年,斜杠青年都是赚钱高手
在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本职工作之外,拿自己的碎片时间去赚钱。熊猫买手APP在“朋友圈卖货赚钱”买手人群中积累了不俗的口碑。
问起为什么选择熊猫买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好用”。
熊猫买手的核心团队均在电商领域深耕多年,且在非标品类的供应链端和运营方面具有优势,对于用户习惯了如指掌。打开熊猫买手APP,仅需3步就能卖出商品,商品包装、文案设计、物流售后等环节,熊猫买手平台都已经准备好了,买手都无需操心。
熊猫买手APP目前已经与国内外2000多个知名品牌达成合作,商品多而全,播货卖得快也是买手选择留在熊猫买手的核心原因。
社交电商风暴的背后是微信带来的强大用户支撑,每一名买手都拥有自己的独特的微信社交圈子,熊猫买手尊重每个用户的价值,严控品质,售后极速响应,通过服务买手,让老百姓能买到极具性价比的商品。
未来,熊猫买手将为买手分享更多支持与保障,通过品牌的力量赋能买手,秉承着“要让每一个人有钱赚,让每一个优秀的人有大钱赚”的理念,立志成为领先时代的专业社交电商服务平台。
社交电商未来前景怎么样?
提及社交电商,人们更多地想到的是之前的微商,因为社交电商依然是依靠社交关系链条进行卖货而已,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交电商其实和微信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作为一种在微信红利下诞生的电商物种,社交电商其实与微商存在着必然的差别。作为社交电商的突出代表,拼多多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社交电商本身蕴藏着的巨大的发展潜能,并且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社交电商的阵营里。
云集微店、好衣库、爱库存、环球捕手等社交电商平台都是在社交电商的风潮下诞生的。如此多的玩家加入到社交电商战场,并且不断获得融资,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社交电商市场本身蕴藏着的巨大的发展潜能。在流量红利见顶的大背景下,社交电商本身依然充满活力,无疑为人们找到了一个排解焦虑的出口。
于是,知识兔看到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企业都在开始将社交电商看成是拓展产品销售渠道的一个全新出口。阿里、腾讯不断以资本介入的方式加持社交电商,诸多传统公司以社交电商的方式进行带货,正是这种趋势的直接体现。随着新零售时代的来临,社交电商同样开始不断加持新零售的概念,社交电商向社交新零售转移的趋势较为明显。一场以社交新零售为代表的全新进化正在社交电商领域火爆上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资本和巨头的加持,社交新零售将会在新零售的大背景下持续获得快速成长。
1
社交电商在前,社交新零售在后,
火爆背后的原因何在?
当拼多多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对社交电商的看法。随着资本和巨头的加入,人们开始改变对社交电商的看法,并且开始享受社交电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
当社交电商的热度不减,玩家不断涌入之际,社交新零售在新零售风口的推动下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社交和新零售两种元素的发酵让社交新零售如同社交电商一样开始变得火爆,不断用新的玩家入局,不断有资本力量的加入,一个由社交新零售所触发的全新时代正在来临。对于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的持续火爆,不同的人总是会有不同的看法,综合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流量红利见顶的大背景下,社交依然是激活流量的杀手锏。用户获取成本的不断增高、运营推广成本的不断增加、用户活力的持续降低等现象都在说明那个拥有流量就拥有全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然而,如果知识兔能够找到合适的推广方式和手段,激活平台的用户活性,知识兔依然可以在流量见顶的大背景下获得的增长。
社交作为一个直接联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它能够直接触达到用户本身,减少对于平台的依赖,实现电商的再度发展。对于电商平台来讲,社交依然是他们激活用户流量的全新方式和手段,当电商开始遭遇流量困境的时候,社交成为他们重新发现并激活流量的全新方式。
知识兔看到的巨头和资本不断加持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社交本身的强大能量,并且愿意投身其中,寻找重新激活用户和平台活性的方式和方法。对于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激活流量的方式和手段的电商平台来讲,社交工具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无疑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渠道下沉日渐成为主流,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是突出代表。当以平台为主导的去中间化逐渐失去原有效力的时候,通过渠道下沉的方式来进一步去中间化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作为一个将渠道直接从平台下沉至用户的存在,自然吸引了诸多关注的目光。
在渠道下沉正在成为行业发展主流的大背景下,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的出现无疑顺应了这种潮流,以渠道下沉为主要突破口,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从这个逻辑来看,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的火爆主要是由于顺应了渠道下沉的大潮流,通过将渠道下沉至用户面前,或许要比其他任何渠道下沉的方式更加直接和有效。
因此,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火爆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顺应了渠道下沉的大潮流,并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链,真正实现了渠道下沉。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渠道下沉的越来越明显,知识兔将会找到更多基于社交的电商或新零售的方式,社交在渠道下沉过程当中的作用将会更加明显。
资本对于社交、电商和新零售等元素的热衷让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有了力量源泉。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逐渐退潮,整个行业的发展开始进入到资本寒冬期。那些依靠资本输血维持的平台开始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知识兔看到不断有平台陷入资金链断裂的漩涡,其实正是资本寒冬出现的主要标志。
同席卷整个移动互联网的资本寒冬不同的是,资本对于社交、电商和新零售一直保持着相对较高的投资热度。以多闪、聊天宝和马桶MT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出现,以好衣库、爱库存、环球捕手为代表的平台不断涌现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资本对于这一领域的持续关注。
当资本不断涌入,玩家不断增多的时候,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领域自然开始变得火爆,即使是在外界寒风萧瑟的时候,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领域依然热度不减。资本对于社交、电商和新零售的持续关注,并且不断加持,正是造就这种火爆的直接原因。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零售的持续火爆以及社交玩法的不断丰富,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资本力量加入其中,这种火爆的状态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通过分析,知识兔可以看出,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的火爆并非偶然。未来,随着人们对于社交玩法的不断升级,特别是随着新零售时代的真正来临,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领域预计还将会持续火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的玩家不断增多,未来行业的发展将会进入到洗牌期。
2
洗牌迫在眉睫,
谁才是社交电商的未来?
无论是社交电商还是社交新零售,其实都是在借助社交和电商或者新零售的概念进行卖货。资本的加入、巨头的参与、玩家的增多都在将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带入到了一个相对较为火爆的时代。当行业的发展从蓝海进入红海,一场全新的洗牌同样开始上演。那么,当行业洗牌开启,谁才是社交电商的未来呢?
社交仅是切入点,社交电商的未来在于新技术。无论是早期的社交电商还是新出现的社交新零售,其实都是以社交为切入点进行的。社交仅仅只是为他们打开了一个看待传统电商和新零售的方式和方法,当社交和电商与新零售产生融合之后,红利期并不会太久,未来,真正考验社交电商未来的依然在于新技术身上。
对标拼多多的发展,知识兔可以看出,早期借助社交的红利的释放,拼多多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传统电商需要很长时间才会获得的红利。然而,当社交的红利释放殆尽的时候,想要突破发展瓶颈,社交电商必然需要借助新技术的力量才能实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科技等新的技术手段,社交电商才会继续释放社交红利,否则的话,一旦社交红利释放完毕,社交电商便会遭遇瓶颈。
基于这种逻辑,未来社交电商的未来在于社交电商和新技术的结合上,那些真正能够借助新技术的手段持续为社交电商分享能量的平台将会持续获得增长动能。当社交的红利见顶,那些真正能够用新技术的力量来持续获得增长能量的平台才能够走得足够远,否则的话,社交电商仅仅只是一个享受社交红利的阶段性的物种,无法走得长远。
赋能的能力将会决定社交电商的未来,那些能够分享全方位赋能的玩家才能笑到最后。同电商的发展一样,社交电商的发展同样会经历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在社交电商的发展早期,主打概念的方式是可以获得发展的。等到社交电商发展逐步成熟,对于B端用户的赋能能力直接决定了社交电商平台的盈利方式是不是足够多元化,那些能够分享全方位赋能的社交电商玩家或许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赋能的能力代表的是社交电商平台对于B端深度介入的能力,如果社交电商平台仅仅只是一个平台,而不去做任何深度介入的东西,那么,所谓的社交电商平台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并不具备真正的竞争力,等到社交电商的风口已过,最先被淘汰的就是那些仅仅只是将社交电商看成是一个概念的玩家。
因此,如何更加深度地介入到社交电商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工具、供应链、产品和服务等角度来不断为B端用户分享服务,社交电商平台才能借助B端用户获得足够多的C端用户,从而获得足够多的变现的可能性。那些能够全方位扶赋能,能够深度参与到行业发展的玩家,才能真正笑到最后。
资本仅是过客,社交电商的未来在于自我盈利和自我输血。习惯了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的人们往往会将资本看成是助推社交电商发展的关键,这显然是大错特错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经验告诉知识兔,资本仅仅只是扮演锦上添花的角色,无法对社交电商玩家雪中送炭。因此,资本仅是过客,决定未来社交电商发展的是自我盈利和自我输血的能力。
当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的洗牌期来临,决定未来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未来的是自我盈利和自我输血的能力。如果仅仅只是一味地去依赖社交电商的概念去获得资本的关注,而不去寻找自我造血的能力的话,那么,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只能算是一个概念,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蜕变喝自我成长。
基于这种逻辑,那些能够真正自我造血和自我蜕变的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平台才是未来发展的领头羊。一味地去迎合资本的喜好,忽略了对于市场和用户的理性判断,这样的社交电商模式只会进入到发展瓶颈期。只有那些真正能够实现自我盈利和自我造血的玩家,才是未来决胜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社交电商在前,社交新零售在后,以社交为切入点的电商发展模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资本的加入、巨头的参与让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市场变得火爆异常,同时,社交电商和社交新零售同样从蓝海变成了红海。于是,洗牌期开始来临。面对各色玩家的竞争加剧,社交电商便开始了一场逐鹿天下的争夺霸主之战。
为什么社交电商的路越走越窄?
什么是社交电商
既然是社交电商,那么肯定是社交+电商,这和淘宝、京东不一样,它们是电商+社交。二者的先后顺序不同。
从汉语的定义来看社交电商就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以达到某种交易目的。这里有两个东西很重要,一是工具,二是信息。其实还有一点,那就是人。
社交电商就是解决这三者的关系的,运用什么样的工具,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把它推销给谁。
微信不是好的营销工具
这样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微信,想到了公众号,想到了朋友圈,因为它们再好不过了,无论是从成本考虑还是灵活性操作性来看,他都符合这些要求。
但真的是这样的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问题,因为微信做的是熟人生意(微博做的是粉丝生意),但你一旦把关系当作生意来经营的话,那可能就要变味了。社交媒体时代,更多的生意是产生在半熟人和陌生人之间。
举个例子,你可能知道A,但A不一定知道你,A推荐的东西,首先他身边的亲戚朋友肯定会相信,其次,有过一面之缘的肯定也会去瞧瞧,再次,那些知道他但没见过本人的,可能会犹豫,也可能会行动,最后剩下的就是观望的了。
而微信它虽然天生就是一个好的聊天工具,但他不适合一款好的营销工具。好的营销工具就像一款游戏,你可以打怪升级,也可以积分换礼,还可以成群结队,总之,它就是一个欢乐谷。你不知不觉就会被吸引进去了,而且是心甘情愿,你不会有像双十一一样,有任何的愧疚感。
大多数微商是投机取巧
微信是做不了这一点的,它不具备这样的购物场景。其次,说到信息,大家觉得朋友圈微商很low,主要是这样的信息没有价值,严重干扰用户的朋友圈体验。10年前,史某人就把脑白金的广告轰炸了一遍,10年都过去了,怎么一点都没长进。不仅没长进,还在退步。
史玉柱还会用一些健康养生,不明觉厉的文案去安利一下那些目标客户,而现在的微商,懒惰到了极点,简单粗暴地用美颜相机贴几张大头贴,然后坐收渔翁之利。如果每个人躺着都能挣钱,那还用起床干什么。
要知道每个人的时间都很贵,尤其是那些碎片化的时间,人们都想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有用的信息。朋友圈的微商有点像,你在路上欣赏风景,看着看着本来心情一阵愉悦,突然发现有个人在旁边撒了一泡尿,结果一看那个人自己还是自己的好伙伴。这场面其实有时挺尴尬的,于是你只好绕道而行,或干脆戴上墨镜。
哪怕你是微商,你也要将产品当成知识来贩售,社交电商,每一款产品都是有温度的,无论是情感溢价还是产品溢价,你要让用户觉得,你首先是在推销自己,然后才是介绍你的产品。而大多数人,这两者都做不好,不知道什么叫情感消费。
你会什么你就卖什么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卖什么样的产品,产品人格化是关键。而工具不过是手段,是渠道。工具不会用,信息都是噪音,人又没什么特别,试问怎么卖好产品?
这一两年来,移动电商开始发生剧烈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7大方面:
1、主角上,由企业——个人的转变
以前对一家企业的认可,可能更多的是停留在它所生产的产品和功能上,而现在知识兔更多的可能是会去审视生产产品的流程以及产品背后的人。讲的高大上一点叫产品人格化,但我更喜欢用故事化这个词。
今天大家提到淘宝,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阿里巴巴,而是马云,同样,京东也是一样,大家更关注的不是京东的3C以及它什么时候盈利,而是刘强东以及奶茶妹妹。一个企业的背后,反应的是老板的个性和他的基因。
2、营销上,从经营产品——经营社群(部落)
如果你问我,产品重要吗?我的回答是当然重要,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产品是0,营销是1,那最终的结果还是0,如果产品是1,营销是0,最后结果可能是0.5。
现在很多商业模式都是围绕产品转的,但是在移动互联时代,你发现,这样的方式似乎有点走不通了,因为大家都在手机上,都在ipad上,即使你的产品再好,大家看不到,找不到。他们喜欢在自己的小圈子内寻求认同感、存在感,他们成群结队地等待你去发现。
最近很流行拼团,为什么,因为它便宜,而且还会发生滚雪球效应。这种尤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表现的比较明显,口碑传播的较快,它是一个集体占便宜的交易。如果没有熟人关系,没有社群(微信群)的作用,它不会产生裂变式的爆发。但这种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后面会慢慢讲到。
3、心理上,由效率成本——情感认同
以前生产东西,更在意的是效率和成本(现在也在意),而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加深,觉得情感认同也同样重要,什么是情感认同,简单来讲就是价值观。至于能不能做到先打个问号,但一定要有。比如:苹果、垂直手机。崇拜一个公司的价值观是一件让人肃然起敬的事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层价值观上的认同,所以,产品的寿命周期才不会如此短暂。
4、受众上,从大众流行——小众个性
凡事,只要大众化了,就烂大街了。如果哪天,苹果说只要999,那它离街机就不远了。人们为什么要追求个性化,就因为总有些人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要与一些人划清界限。大众产品只能是一种标配化产品,流水线产品,可以快速复制,批量生产,规模甩卖。
这是一个美好的东西在倒退,庸俗的东西在前进的时代,人们的审美价值被严重扭曲了,美女都成功地升级成了女神。越小众越个性。
5、结构上,由中心化——去中心化
只要是app,几乎都是一个中心化的平台,但它又想去掉这个中心,于是在微信公众号里,在知乎上才会有那么多的小中心,他们以各个领域的kol(意见领袖)、掌握话语权的人为分散的中心。移动电商更加注重这种长尾效应,比不过淘宝、京东的sku,也比不过他们的优质品牌,只能从一些他们不那么强的品类入手。不断地孵化出小中心。
6、渠道上,从渠道为王——自营销
如果置身在传统行业,渠道为王当然没错,但也没以前那么好做了。因为传统的渠道门槛越来越高,效果转化越来越低,广告投入也越来越大。以至于不少企业的CEO亲自出来站台,刷脸。这些在微信上变现的更为明显,每个人都成了淘宝店主,通过分享链接,分享图片来推销自己(产品)。自营销已经成为营销传播的必要手段。
7、品类上,由大而全——小而美
大而全也好,小而美也好,对于社交电商来讲现在都不好做了,不过还是建议大家从小而美出发,因为只有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才会将这种经验和方式在其他的品类上复制,大而全的移动电商平台太多了,现在做大基本没机会了,美丽说和蘑菇街结局已经算不错了,而更多的是吃光了微信的红利后,就会倒在路上(刚看了下微信,貌似之前为美丽说开放的接口,现在找不到了)。小而美的产品更能体现一个企业的运营能力。
下载体验